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装备|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研究OACSTPCD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in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joint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肢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值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19.554,t=24.023;t对照组=13.257,t=20.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肿胀值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51,t=33.243;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外旋度数、内旋度数以及屈伸度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27.765,t=33.457,t=21.107;t对照组=20.993,t=19.091,t=12.236;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旋度数、内旋度数及屈伸度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24,t=12.454,t=14.6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17.046,t=6.512;t对照组=18.842,t=3.595;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270,t=3.944,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与疼痛情况,提升膝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整体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杨等;王寒明;耿久军;王欢;周元元;杨冠男;郄淑燕;王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 北京 1001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 北京 100144

医药卫生

经皮穴位电刺激下肢康复机器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关节功能

《中国医学装备》 2023 (4)

100-104,5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2-2251)"基于表面肌电和三维步态分析的运动生物力学评估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10.3969/J.ISSN.1672-8270.2023.04.0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