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资源价值”与“游客感知”对比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为例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国家公园是旅游人地关系理论创新发展及实践应用的最佳案例地。自然教育和生态游憩是展示国家公园资源价值的重要窗口,是全民参与人地和谐关系构建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憩活动展示资源价值,并被游客感知、传承和传播,是国家公园资源价值的实现过程。从地学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等4个维度,解析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资源价值特征及载体要素;采用内容分析法评估游客对不同类型资源价值的感知收益和关注度;采用IPA模型对比分析“资源价值-游客感知”的协同状态。研究…查看全部>>
任庆柳;杨兆萍;韩芳;蒲玉林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101
地理科学
国家公园资源价值游客感知内容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3 (3)
P.333-342,10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1192)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