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X线及磁共振成像在不同分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后凸成形术中的效果评价

X线及磁共振成像在不同分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后凸成形术中的效果评价OA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X线及磁共振成像(MRI)在不同分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MRI矢状位异常信号和X线侧位片椎体形态特点分为Ⅰ型组、Ⅱ型组和Ⅲ型组。3组患者均实施靶点穿刺PKP,比较3组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伤椎Cobb角。结果 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时,Ⅱ型组、Ⅲ型组椎体高度大于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时,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术后3 d及术后半年的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半年的ODI指数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半年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X线及MRI评估不同分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病情并指导靶点穿刺PKP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Ⅱ型和Ⅲ型患者临床疗效优于Ⅰ型患者。

叶林辉;高增鑫;包先国;郭长征;成昌桂;李自钢;陈优民;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骨科,江苏南京211200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骨科,江苏南京211200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9

临床医学

X线磁共振成像骨折分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靶点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012)

P.6-10 /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