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和刈割条件下羊草光响应模型比较及响应特性OACSTPCD
Comparison of light response models an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Leymus chinensis under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mowing conditions
草地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40%左右,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和畜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了氮在全球环境中的沉积.草地管理方式(如刈割)在介导氮沉降对草地植物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筛选合适的模型对光响应过程进行拟合并计算相关参数对研究植物光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托6种氮添加(NH4NO3)梯度和两种草原管理方式(刈割和不刈割)交互处理的野外控制实验,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上述实验平台的优势种羊草(Leyznus chinensis)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4种光响应模型对羊草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从参数拟合效果和模型拟合优度筛选氮添加和刈割条件下羊草的最佳拟合模型并分析羊草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对表观量子效率(a)、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具有较好的参数拟合效果,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模型拟合优度最好.在所有处理中,羊草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具有一定的光合潜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适度氮添加和刈割处理能提高羊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nmax、α和LSP等,提升了羊草的光能利用率并拓宽了光强利用范围,但过度氮添加并不能进一步提高光合能力.综上,指数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较适用于氮添加和刈割条件下羊草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施氮浓度为20 g N m-2 a-1并刈割是最有利于提高羊草光合能力的草原管理措施.探讨了不同氮添加浓度和刈割处理对优势种羊草的交互影响,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羊草的适应机制,将对未来全球氮沉降增加情况下的草地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杨斯琪;韩兴国;鲍雅静;叶佳琦;吴帅;张萌;徐梦冉;赵钰;吕晓涛;姜良超
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大连 11660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大连 116600||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沈阳 110016
羊草光响应模型氮添加刈割光合特性
Leymus chinensislight response modelnitrogen additionmowing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生态学报》 2023 (017)
7294-7306 / 13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31971464);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辽教函[2020]38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