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研究OACSCD
将生态风险结合生态重要性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是缓解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气候变化和旅游对青海湖流域产生了生态风险的威胁,借助GIS空间技术,在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基础上,遵循压力点-暴露框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估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风险,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管控建议。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两级分化明显,高风险面积为7.77×10^(3)km^(2),占流域面积的26.4%,集中在环青海湖地区及刚察县城;低风险区面积为12.7×10^(3)km^(2),占流域面积的43.1%,主要是流域的水体及草地覆盖区;(2)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空间格局具有异质性,高值区面积为7.77×10^(3)km^(2),占流域面积的26.4%,主要包括水体、湖泊、山林和高寒草地覆盖度高的生态区;低值区主要是环湖地区、高海拔地区和城镇扩张明显地区;(3)国家公园的功能区划不仅要考虑生态保护,还要考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社区发展的需要,采用功能分区优化以充分体现“生态保护优先和高质量发展”。将高度重要区和高风险区整合为生态红线区,以最大程度保持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将低/中风险区和轻度/中等重要区化为优先开发区,高风险区和较重要区的叠加为生态开发区,是未来国家公园运营过程中的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区;剩余区域规划为保护发展过渡区,是未来的缓冲空间。该分区方案旨在尝试缓解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有助于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功能区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李惠梅;李荣杰;晏旭昇;武非非;高泽兵;谭永忠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7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环境科学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风险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青海湖流域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7)
P.1185-1195,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SH073)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020-ZJ-605青海湖流域优先保护区识别及优化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