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作物学报|珍珠芦荟白化苗的转录组分析

珍珠芦荟白化苗的转录组分析OACSCDCSTPCD

Transcriptomics Analysis of Leaf Albino Mutants of Aristaloe aristata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明珍珠芦荟苗白化突变分子机制,挖掘相关功能基因,为珍珠芦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珍珠芦荟正常叶色苗WT、白化苗突变株ls和qj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得到 67.72 Gb的有效数据(clean data),共获得 122 665 条Unigenes;与正常株WT相比,突变株ls叶片中共筛选出 914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 453 个上调,461 个下调;突变株qj叶片中共获得 1851 个DEGs,其中 868 个上调,983 个下调.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在 2 个突变株中,色素积累、细胞壁组成或生物发生、细胞壁、细胞外周、水解O-糖基化合物水解酶活性、作用于糖基键的水解酶活性过程,以及在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中被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而与光合作用相关途径的差异基因未获得显著富集.在与光合作用相关途径中发现,突变株ls中porA、cab13基因呈显著下调表达,突变株qj中porA、moda基因呈显著下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证实了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porA为 2 个突变株共同下调表达的基因,porA基因下调会导致原叶绿素酸酯合成叶绿素酸酯的酶促反应受到影响,进而影响 2 个突变株的叶绿素合成,因此推测该基因下调对珍珠芦荟白化苗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索了珍珠芦荟苗白化变异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到表达差异显著的关键基因,为深入探讨珍珠芦荟苗白化突变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陈汉鑫;林艺辉;马馨怡;林秀芳;黄婉莉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

生物学

珍珠芦荟白化苗转录组光合作用基因表达

Aristaloe aristataalbino mutanttranscriptomephotosynthesisgene expression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9)

1766-1775,10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农业引导性重点项目)(No.2020N0060)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No.22022S210-10074).

10.3969/j.issn.1000-2561.2023.09.0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