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基于生态足迹的内蒙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内蒙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OACSCDCSTPC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中文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判别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该文在行政单元内部开展生态足迹研究,进一步明确生态足迹空间异质性,为开展更为精准细致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 12 个盟市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 1990-2020 年每隔 5 年共 7 个时期的自然资本进行核算;并结合相应年份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集对其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空间化显示;最后采用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分析内蒙古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 6 种地类中,林地均衡因子最高,呼伦贝尔市各地类的产量因子均高于内蒙古其他区域.内蒙古生态承载力呈现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并在1995-2000年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内蒙古生态赤字面积由 9.1%上升至 51%,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态赤字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的市区.内蒙古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 0.67 降至 0.15,由轻度可持续状态转变为强不可续状态,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的区域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等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研究可以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姚林杰;张佳宁;张恒瑞;赵艳云;张庆;李元恒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草原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环境科学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空间格局

ecological footprintInner Mongoliasustainable developmentnatural resourcespatial pattern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8)

1525-1536,1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1GG03922019GG009)通辽市科技计划项目(TLYF2021007-02)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MS03068)

10.16258/j.cnki.1674-5906.2023.08.0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