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OACSTPCD
Synthesis of fulleropyrrolid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目的]由于目前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富勒烯基电子传输材料[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存在合成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开发低成本、可溶液处理的新型富勒烯电子传输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Prato反应一步合成两种低成本的新型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F1和F2,并将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应用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两种富勒烯分子的能级,并研究了由这两种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作为电…查看全部>>
[Objective]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advantages,including large-scale low-temperature processing,improved operational stability and suitability for tandem cells.However,the most commonly used fulleren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BM)has high manufacturing cost due to its complex synthesis.Thus,developing low-cost,solution-processable fullerene electron transp…查看全部>>
戴乐山;李云飞;陈斌文;曹琨;邓林龙;谢素原;郑兰荪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05
化学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富勒烯吡咯烷电子传输层光伏性能
perovskite solar cellfulleropyrrolidineelectron transport layer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1)
含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56-62,1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061122,920612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