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OA北大核心CSCDCSTPCD

中文摘要

随着城市功能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变迁,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频发,“三生空间”格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对碳中和的实现愈发重要,探究“三生空间”转型变化与碳排放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式韧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动态转移矩阵,在确定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选取多期碳排放相关经济社会数据确定福建省碳排放系数,利用“三生空间”碳排放贡献率,揭示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空间类型表现为林地生态空间占据主体地位,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减少,其他空间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2)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由急剧增加向逐步减缓发展,其中以工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规模较大。“三生空间”转换的空间分布前期集中在东南部,中期向中西部延伸,后期中心重新聚集在东南部。(3)基于“三生空间”的变换,福建省2005-2020年间的碳排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增长率渐缓,15年间累积碳排放共增加5.84×10^(11)t,近5年增加量最大,达到2.41×10^(11)t,增长幅度下降27.3%。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向工业生产空间的转入成为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到28.1%、18.3%。因此,福建省国土空间优化、碳中和的实现应依托于“三生空间”转型规律、不同空间类型碳排放效应特征,积极实施国土空间分区调控措施。

范清瑶;夏卫生;莫成鑫;周浩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环境科学

“三生空间”碳中和碳排放碳排放贡献率福建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12)

P.2183-2193,11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项目(2020-05)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531220-1291)。

10.16258/j.cnki.1674-5906.2023.12.0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