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生态韧性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OACSTPCD
构建城市生态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测算2005—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生态韧性指数,并分析淮河各区域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方法揭示城市生态韧性的区域差异来源、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生态韧性综合指数不高但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生态韧性不断增强,区域之间城市生态韧性存在较大差异,北部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生态韧性高于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和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三大区域空间非均衡特征明显;北部淮海经济区呈现两极化特征,其余区域并未出现极化现象;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生态韧性向高水平方向转移趋势明显。
黄杰;李永乐
信阳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环境科学
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生态韧性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1)
P.1-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03197)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BJJ080)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32400410051)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2JD3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