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流体可动性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OA北大核心CSTPCD
储层微观孔喉内流体可动性研究对于储层的精确评价和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依据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将孔喉流体可动性的研究方法分为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及流体动用3个维度。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常用的可动流体参数,进而有效地对各类油气储层进行流体评价和产能预测。目前,国内外各大油田均采用核磁共振与其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储层内流体的动用规律,并在致密砂砾岩、碳酸盐岩、煤层和油页岩等不同类型储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另外,为了达到对不同类型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和高效开发,必须明确储层内流体可动性的控制因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流体可动性控制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其中,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岩相类型;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孔喉结构、储层物性、矿物成分及水膜厚度等。目前,虽然流体可动性研究方法的种类已较为丰富,并且在不同类型油气资源的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其应用的广度和精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在后续的发展中可综合应用孔隙网络模型、油藏数值模拟、多参数评价指标以及联立地球化学参数等新思路和新方法,深入揭示微观孔喉流体可动性的渗流机理,不断提高可动流体综合评价的精度,为油藏开发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地质依据,推动石油行业的高效发展。
谭锋奇;马春苗;黎宪坤;静禹钱;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海淀100049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海淀100049
石油、天然气工程
流体可动性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致密储层核磁共振技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001)
P.1-20 /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90214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E1E404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