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扬州地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扬州地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OA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及其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扬州地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5例PCI住院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52例、女63例,年龄37~93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焦磷酸测序法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观察性别、年龄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关系。根据CYP2C19代谢类型和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氯吡格雷组、中慢代谢型氯吡格雷组、快代谢型替格瑞洛组、中慢代谢型替格瑞洛组,随访6个月后比较各组心血管缺血不良事件、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215例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别为CYP2C19*1/*1基因型81例、CYP2C19*1/*2基因型93例、CYP2C19*1/*3基因型10例、CYP2C19*2/*2基因型25例、CYP2C19*2/*3基因型6例,CYP2C19代谢类型为快代谢型81例(37.67%)、中间代谢型103例(47.91%)和慢代谢型31例(14.42%)。不同性别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987);不同性别患者的代谢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843);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代谢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895)。快代谢型氯吡格雷组、快代谢型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7%、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慢代谢型氯吡格雷组心血管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中慢代谢型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地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呈多态性分布,但分布情况与性别、年龄无显著关联。CYP2C19代谢类型主要为中间代谢型、快代谢型,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选用精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冠心病PCI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钊源;何胜虎;刘佳;张晶;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扬州225001

临床医学

扬州地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YP2C19基因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023)

P.17-21 / 5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JCX23-2024)。

10.7619/jcmp.2023324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