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面部软硬组织变化OACSTPCD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三维扫描模型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选取18例骨性Ⅱ类高角行单纯拔牙矫治的成人女性患者,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定点描记并进行硬组织测量,同时获得纳入患者矫治前后三维颜面数据,在完成模型重定位及模型重叠后,对三维软组织标志点标定并测量相应三维软组织。硬组织测量包括17个测量指标(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的夹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的夹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间的夹角、面角、颌凸角、眶耳平面-下领平面角、Y轴角、前颅底平面-下颌平面角、颏前点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上中切牙到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上中切牙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的夹角、下中切牙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下中切牙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角、上下中切牙角、上切牙倾斜度、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和Z角),其中11个指标测量其治疗前后变化量。测量20个软组织标志点(左/右颧骨点、左/右口角点、左/右唇峰点、软组织颏顶点、左/右下颌角点、额点、下唇下缘点、上唇上缘点、软组织颏下点、左/右下颌边缘中点、软组织颏前点、口裂点、唇下点、鼻下点和上唇点)治疗前后三维位移量,并取9项软组织测量指标(下唇高、面突角、下唇红高、下颌轮廓角、鼻唇角、人中长度、人中宽度、上唇高和上唇红高)。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运用Pearson系数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及软组织20个测量指标中有18个测量值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变化表现为唇部的整体内收,软组织颏前点存在垂直向的明显上移[(1.88±2.61)mm,P<0.05],同时左/右口角点[(-2.95±1.9)mm、(-2.90±1.92)mm]、上下唇缘点[(-4.94±1.95)mm、(-3.25±1.44)mm]、唇下点[(-3.10±3.5)mm]、鼻下点[(-1.23±1.06)mm]在矢状向明显内收(P<0.05),其他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角平均增加4.10°±2.57°(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后颏下点移动量与眶耳平面-下领平面角(比例为:-0.183∶1)、与前颅底平面-下领平面角(比例为:-0.157∶1)呈高度相关(r>0.7),其余存在相关性的测量指标间呈中度相关(0.7≥r>0.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通过单纯拔牙矫治也可得到一定的面型改善,主要表现为鼻、唇、颏三者矢状方向上关系的改善,其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
毛渤淳;田雅婧;王雪东;李晶;周彦恒;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口腔医学
骨性Ⅱ类高角正畸三维面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001)
P.111-119 / 9
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PKUSSNMP-202013);中国牙防基金会科研项目(A2021-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76011、81671015);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711000010171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