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OA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角化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重建区域种植体周角化黏膜缺失或不足的患者,通过游离龈移植行角化黏膜增量有利于改善种植体周黏膜的组织结构,维护种植体周黏膜的稳定性。

董佳芸;李雪芬;路瑞芳;胡文杰;孟焕新;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口腔医学

颌骨重建血管化骨瓣软组织游离龈移植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001)

P.25-31 /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1116);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研究基金(PKUSS-2023CRF305)。

10.19723/j.issn.1671-167X.2024.01.00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