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长江经济带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响应过程OA北大核心CSSCICSTPCD

中文摘要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各市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呈上升趋势,城镇地域功能形成“点-团-面”的分布格局,区域差异逐渐收窄;乡村地域功能呈“簇团”状分布格局,上中下游的地理梯度分异现象突出。②长江经济带各市城乡地域功能由融合过渡型向融合提升型突变发展,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由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向以核心城市群为组团的分布格局演进,东西部极化加剧、省域内部差异扩大。③长江经济带城镇与乡村地域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先后历经需求融合、引导融合和自发融合等阶段,融合发展过程呈现由融合过渡到融合提升再到融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上游地区以政策引导发展为契机,吸引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上游地区转移,集中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双提升。②中游地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地域功能的辐射带动效应,拉动乡村地域功能发育。③下游地区需促进城镇的生产、生活活动逐步向乡村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助推城乡地域功能优质融合。

林树高;诸培新;陆汝成;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经济学

地域功能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格局响应过程长江经济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 (001)

P.162-174 / 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宅基地流转与治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批准号:19JHQ093);江苏省智库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机制研究”(批准号:2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维度的边境耕地多功能利用与国家战略农田划定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例”(批准号:42061043)。

10.12062/cpre.202310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