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过程-主体”视角下中国湿地保护法律政策文本分析与评价OA北大核心CSSCICSTPCD
法律政策文本是国家治理目标、价值、内容和影响的集中体现,其中,工具-过程-主体是三个重要的变量。湿地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生态地位,现有研究尚未对湿地法律政策文本和工具做出全面、立体和深入的研究。因此,该研究借助法律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和Nvivo12研究工具,构建“工具-过程-主体”三维框架模型,对国家层面颁布施行的100个湿地保护法律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湿地法律政策经历了启蒙、发展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全面展开四个变迁阶段。根据三维框架和历时性分析得出,中国湿地法律政策呈现的稳定的知识结构在于:工具选择与多元共治模式均表现出依赖政府主导的特征,整体呈现出对更深层次的矛盾关注不足、湿地系统治理监管的全局性不够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湿地保护实践和制度嵌入理论,提出了湿地保护工具策略组合和治理结构改善建议:①遵循湿地法律政策演变规律,通过推进自然资源确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细化绿色金融工具制度设计,进一步优化湿地绿色发展市场机制;②均衡湿地工具使用,在坚持命令控制型工具主导的前提下,注重新型经济激励工具和社区共建型公众参与工具的运用,迈向多方参与的湿地治理;③注重源头、过程控制,通过转变治理理念,树立湿地风险动态分期应对思想,加强全过程风险控制制度衔接,构建湿地环境分期、分级系统监管模式。
杨翠柏;赵云璐;董晋;李真莉;
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检察院,四川成都610200
政治法律
湿地保护治理工具全过程控制多元共治文本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 (001)
P.189-200 / 12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四川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策略与举措研究”(批准号:SC22ZD009);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国家智库项目“环喜马拉雅国家环境损害司法合作研究”(批准号:2022skzx⁃pt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