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生殖医学杂志|自然周期卵泡早排的预测及提前取卵价值评估

自然周期卵泡早排的预测及提前取卵价值评估OA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探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采用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中影响卵母细胞提前排逸的因素,比较患者扳机后提前及正常取卵的治疗结局,评价提前取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自然周期IVF/ICSI-ET助孕的815名DO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取卵日卵母细胞是否提前排逸分为取卵日卵母细胞未早排组(A组,n=712)和取卵日卵母细胞早排组(B组,n=103)。再依据扳机后取卵时间分别将A、B两组细分:扳机后36 h取卵(A1组和B1组,扳机日血LH<20 U/L)和扳机后24 h取卵(A2组和B2组,扳机日血LH≥20 U/L),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及月经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情况比较:取卵时间相同时,未早排患者与早排组相比(即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相比),取卵周期起始第3天最大卵泡直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及扳机药物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患者扳机日E_(2)、LH及孕酮(P)水平均显著低于B1组(P均<0.05)。卵母细胞未早排两组间实验室及临床结局比较:正常取卵A1组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均较提前取卵的A2组显著提高,而A2组无可移植胚胎率显著高于A1组(P均<0.05);两组间的未获卵率、胚胎形成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鲜胚移植率、全胚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鲜胚移植周期中,两组间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1组的累积HCG阳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均显著高于A2组(P均<0.05)。结论在自然周期卵泡发育过程中,若LH峰提前出现,相比正常时间收集卵母细胞,采取扳机后提前取卵虽然增加了获卵数,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在取卵周期的起始阶段,尚缺乏有效指标来预测本周期LH峰的提前出现及卵母细胞早排的风险。

徐嗣亮;夏心如;蒋春艳;钱易;李梅;马翔;刁飞扬;刘嘉茵;高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南京210029

临床医学

自然周期提前取卵辅助生殖卵巢功能减退妊娠结局

《生殖医学杂志》 2024 (003)

P.291-298 / 8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82001508)。

10.3969/j.issn.1004-3845.2024.03.0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