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环境学报|覆膜垄作对旱地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的影响

覆膜垄作对旱地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旱地雨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是一个重要的氧化亚氮(N_(2)O)排放源,是当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动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覆膜和垄作栽培是其中两种重要的种植方式,但其栽培下的马铃薯田N_(2)O排放规律尚不十分明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自然降水条件下的马铃薯田为试验对象,设置平作覆膜、垄作覆膜、平作不覆膜和垄作不覆膜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N_(2)O的排放通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不同时期与N_(2)O排放相关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并测定相关的土壤要素,进而探究在覆膜和垄作条件下,影响雨养马铃薯田N_(2)O排放特性和规律的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雨养马铃薯田是N_(2)O排放源,其全生育期内平均N_(2)O累积排放量为N(0.47±0.08)kg·hm^(-2)。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水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整个马铃薯生育期,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基本起到了控制N_(2)O排放的作用(P<0.05),而不是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菌。覆膜和垄作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使根际生态微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最终使N_(2)O排放发生变化。其中,覆膜垄作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最高,且垄作不覆膜处理的排放最少(P<0.05),累积量达到了0.401-0.515 kg·hm^(-2)。因此,从减排和不减产的角度来看,采用垄作不覆膜的种植方式效果最显著,旨在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苗敬杰;张开;孟钰博;王乃加;李海楠;郭康军;张君;高西宁;王立为;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朝阳市气象局,辽宁朝阳122099辽阳市气象局,辽宁辽阳111010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环境科学

覆膜垄作氧化亚氮马铃薯影响因子排放通量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001)

P.62-71 /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1409)。

10.16258/j.cnki.1674-5906.2024.01.00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