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杉木萌生林自然恢复初期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MEDLINE
为研究木本植物自然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密度对群落结构变化的响应机制,选取百山祖国家公园高、中、低3种杉木萌条保留密度(1154、847和465株·hm^(-2))下自然恢复初期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组分与树种多样性、林分结构多样性(胸径变异系数)、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密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杉木萌条保留密度减少,树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增加;林分结构参数中胸径变异系数、林分密度和混交度随杉木萌条保留密度减少呈升高趋势,不同杉木保留密度处理林分分布格局均为均匀分布,林木生长状态均为亚优势,林分密集程度均为比较密集。高、中、低3种杉木萌条保留密度处理乔木层碳密度分别为57.56、56.12和46.54 t·hm^(-2),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104.35、122.71和142.00 t·hm^(-2),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164.59、182.41和190.13 t·hm^(-2),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密度在不同处理之间变异较小。不同杉木保留密度处理生态系统碳密度分配特征均为土壤层(63.4%~74.7%)>乔木层(24.5%~35.0%)>林下植被层与凋落物层(0.8%~2.0%)。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乔木层碳密度变化主要受林分结构多样性影响,土壤层碳密度受树种和结构多样性共同影响,而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受树种多样性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组分影响相对较小。在试验区杉木人工林向天然林转变过程中,杉木萌条保留密度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积累,保留较低的杉木密度(500株·hm^(-2)左右)更有利于林分固碳增汇。
张煜林;刘玲娟;刘胜龙;方万力;骆珍莎;洪宣生;成向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杭州311400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保护中心,浙江龙泉3237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杭州311400
林学
树种多样性林分结构碳密度自然恢复杉木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002)
P.289-297 / 9
百山祖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项目(2021KFLY02)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