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P芯片分析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OA北大核心CSTPCD
旨在分析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其作为新遗传资源申报、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甘肃省2个已知地方猪种(八眉猪、合作猪各20头)和待鉴定新猪种(徽县青泥黑猪28头)共68头猪为研究对象,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采用多种软件分析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群体分化指数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5 156个SNPs,质控后剩余49 279个SNPs;徽县青泥黑猪的有效群体含量(N_(e))、期望杂合度(H_(e))、观察杂合度(H_(o))、多态标记比例(PN)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2.2、0.370 7、0.386 4、0.915 7、0.378 6,均高于合作猪和八眉猪,且徽县青泥黑猪的连锁不平衡系数较低,衰减速度较快;PCA显示,3个群体分别聚类,根据PC1(PC1>0)可将HX群体和HZ、BM群体区分开,进化树分析发现徽县青泥黑猪独自聚为一支,八眉猪和合作猪聚为另一大支,随后逐渐分离,群体结构显示,当K=3时,徽县青泥黑猪呈现出与八眉猪、合作猪不同的进化路线,但徽县青泥黑猪血缘较为混杂;徽县青泥黑猪与八眉猪、合作猪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分别为0.123 6和0.159 8,表明各猪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IBS矩阵和G矩阵分析发现,徽县青泥黑猪大部分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少数个体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基于“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数据分析了徽县青泥黑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发现徽县青泥黑猪遗传多样性高于八眉猪和合作猪,独立聚类,且与八眉猪、合作猪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初步认为是甘肃地方新猪种,徽县青泥黑猪部分个体之间存在近交风险,需要加强保种,该研究为深入挖掘徽县青泥黑猪新遗传资源及合理保种利用提供参考。
宋科林;闫尊强;王鹏飞;程文昊;李杰;白雅琴;孙国虎;滚双宝;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兰州730070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3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兰州730070 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畜牧业
徽县青泥黑猪SNP芯片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亲缘关系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003)
P.995-1006 / 12
藏猪(合作猪)资源普查及性能测定和甘肃猪种(岷州黑猪和徽县青泥黑猪)新资源挖掘项目(GSCQ-2022-01);甘肃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及品质提升项目(GSLK-2021-13);甘肃农业大学畜牧学养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项目(GAU-XKTD-2022-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