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大气科学|近20年季风爆发前后珠江三角洲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成因

近20年季风爆发前后珠江三角洲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成因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相较于暴雨这种日尺度强降水,短时强降水(≥20 mm h^(−1))是造成山洪滑坡与城市内涝等灾害更为直接的因素。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和ERA5再分析数据,重点研究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短时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索了短时强降水在季风爆发前后特征差异的可能成因。研究表明:(1)相较于季风爆发前,珠三角地区季风爆发后的降水明显增多,其中短时强降水贡献的比例显著增加。对短时强降水本身而言,区域平均强度以及极端性在季风爆发前后差异总体较小,但短时强降水频率在季风爆发后增加70%。(2)短时强降水高发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东北部和珠江口西侧沿海,季风爆发后上述两个地区的频次增多最明显。短时强降水频率由季风爆发前的单峰型(下午)转为季风爆发后的双峰型(早晨与下午)。(3)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在季风爆发后的平均雨强和极端性在珠江口西侧沿海较内陆地区明显增强,其频次峰值时间在沿海地区从季风爆发前的午后转为季风爆发后的早晨,内陆地区在季风爆发前后均集中在下午。(4)季风爆发后,短时强降水期间的低层环境水汽超过同期气候态水平的16%。充沛的水汽在夜间在季风加速作用下被输送至沿海,并与陆风作用增强了辐合,这解释了沿海短时强降水的在季风爆发前后频次峰值时间转换现象。(5)相较于季风爆发前,季风爆发后珠三角短时强降水频率与低层水汽通量的相关性明显升高。珠三角沿海地区夜间—早晨短时强降水的增多与中低层风场结构改变造成的动力强迫有关。内陆地区季风爆发前后短时强降水与环境热力和不稳定条件关系更大。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珠三角地区在季风爆发前后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理解其产生机制。

江帆;王东海;曾智琳;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519082 厦门市同安区气象局,厦门361100 厦门市海峡气象开放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519082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澳门999078广东省气象台,广州510640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佛山528000

大气科学

短时强降水珠三角地区季风爆发前后时空分布可能成因

《大气科学》 2024 (002)

P.715-734 / 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400;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513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110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1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1539;中国气象局“揭榜挂帅”科技项目CMAJBGS202217;广东省气象局“揭榜挂帅”项目GRMCGS202101。

10.3878/j.issn.1006-9895.2208.221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