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城区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影响——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OA北大核心CSTPCD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荔枝公园、南部皇岗公园生态连通性受其周围居住用地内连片或连续分布的带状附属绿地影响较大。2)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体现在减小廊道阻力,其中对中阻力廊道的影响最大(单位成本距离下降29.2%);使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查看全部>>
焦亚楠;李飞雪;陈振杰;张启舜;赵鑫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张家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江苏张家港215600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土木建筑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生态网络电路理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高密度城区深圳市
《热带地理》 2024 (4)
P.596-6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层级图网络耦合的都市圈生态空间协同优化研究(4217139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