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暖季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OACSTPCD
利用2013—2021年暖季(6—9月)京津冀地区逐时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根据天气形势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天气学分型,统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空特征,对比动力、水汽和热力不稳定条件等环境要素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以冷涡型和副高型为主,占到55%,且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下午到前半夜。对比发现,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区别明显,分型合理;各类型大多表现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西南涡型动力强度表现最强,且随降水…查看全部>>
申莉莉;李江波;王秀明;钟琦;李文晴;孙卓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21 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雄安新区071800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21 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雄安新区071800 河北省气象台,河北石家庄050021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21 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雄安新区071800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21 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雄安新区071800 河北省气象台,河北石家庄050021
大气科学
短时强降水分型环境条件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 (1)
P.37-46,10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3J012)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FPZJ2023-170)河北省气象局灾害性天气机理研究创新团队环渤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金项目(QYXM202006)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375401D)共同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