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海洋地质前沿|2010-2020年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变化

2010-2020年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变化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2020年所取沉积物中Cd、Cr、Cu、Zn和Pb的平均含量都比2010年样本的含量显著降低,V和Ni的变化甚微,Co的含量则明显上升。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也反映出2020年沉积物中Cd、Cu、Pb、Zn以及Cr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总体上较10年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超过50%的样本中Cd呈现中度—显著富集。V和Ni在2个时期的沉积物中均为轻微富集或基本无富集,但2020年属轻微富集的比例相比2010年有所增加。Co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较2010年加剧,但尚属轻微级。空间上看,伶仃洋4大口门水道,尤其是洪奇沥和蕉门水道,仍为珠江口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其中,Cd依然是富集程度最高、受人为影响最大且潜在生态风险最强的重金属,其次是Cu和Pb。

付淑清;杨龙;唐光良;钟霆堃;宗永强;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 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广汉618300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香港999077

海洋学

珠江口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

《海洋地质前沿》 2024 (005)

P.1-9 / 9

广东省科学院项目(2020GDASYL-20200401001,2023GDASZH-2023010104)。

10.16028/j.1009-2722.2023.1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