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报|增温影响中华蟾蜍蝌蚪表型可塑性的生理代价

增温影响中华蟾蜍蝌蚪表型可塑性的生理代价OA北大核心CHSSCDCSTPCD

中文摘要

为探究增温促进变态发育的生理学代价,测定了23、25、27、29℃条件下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从37期蝌蚪发育至46期幼蟾,其变态时长、身体和内脏器官大小、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温度升高,变态时长缩短,存活率下降,个体变小;内脏器官中,胃湿重和长度系数均在25℃组最高,27℃组最低;小肠湿重系数25℃组最高,29℃组最低,小肠长度系数无显著性差异。(2)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两者的比值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2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分别在23℃组和27℃组最高,均在25℃组最低。(3)对植物血凝素(PHA⁃P)的反应均在注射后5 h达到最大反应值,29℃组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适度增温有利于幼蟾胃和小肠发育,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殖;高温刺激PHA⁃P反应强度增加,存活率下降,但对应激反应能力无影响,为快速适应陆地环境而被短暂激活的免疫能力可能不利于其未来存活。

张志强;彭秀娟;裴鑫怡;王萍;李文慧;高歌;李龙萱;伍亮;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

生物学

蝌蚪水温变态时长植物血凝素应激

《生态学报》 2024 (008)

P.3329-3336 / 8

安徽农业大学2021年度省级线下课程项目(2021xxkc039);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训练项目(202210364027)。

10.20103/j.stxb.20230808169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