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震”的震中在郯庐断裂带安丘地区的证据OA北大核心CSTPCD
“泰山震”发生于公元前1831年,是中国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震。据《竹书纪年》记载: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当名为“发”的皇帝正在登泰山时,发生了一次强地震。因这次地震使皇帝受到了惊吓,因此,被名之为“泰山震”而首次记载下来。显然,名为“发”的皇帝受地震恐吓的地理位置是泰山坡麓。由于在泰山及其附近,地震地质学家一直未找到“泰山震”的地震地质记录。因此,“泰山震”的震中和震级一直是个谜。重新观察已发现的地震地质遗迹,结合一系列的测试、实验与剖析,本研究为“泰山震”是震中处在郯庐断裂带内安丘地区的强烈的历史地震提供了证据。首先,在距泰山以东约200 km远的郯庐断裂带安丘—夏庄盆地内的全新世湖沼相软土层中,存有震陷向斜与同震微断层等宏观的地震事件遗迹,它们记录的震中烈度Ⅸ度、震级达M7.0;二是借助于^(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计算相关土层的沉积时间,而获得了极为接近公元前1831年的发震时间(公元前1827年);三是依据华北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在泰山的衰减烈度为Ⅵ度。中国地震烈度表显示,Ⅵ度烈度完全使人站立不稳或惊逃户外,这符合当年登山皇帝受地震惊恐的史料记录。
张邦花;田洪水;杨传成;张慎河;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省地震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地质学
泰山震震中安丘震陷向斜郯庐断裂带证据
《古地理学报》 2024 (003)
P.714-724 / 11
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XNBS17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206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BAK19B04-01)联合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