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肠互动观点探讨解郁复胃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机制OACSTPCD
目的观察解郁复胃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海安市中医院门诊66例慢性FD(肝胃不和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应用解郁复胃散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募集2组治疗后志愿者(对照组为14例,治疗组为13例)接受门诊胃镜检查并获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及GAS、MTL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两胁串通、胃脘痞满、上腹不适、嗳气、烧心反酸、急躁易怒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5-HT、SP水平下降,MTL、GAS水平升高,且治疗组血清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2/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2组病理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治疗组的GAS、MTL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结论解郁复胃散对肝胃不和型FD的疗效优于多潘立酮,其机制可能与干预脑-肠互动有关。
于红梅;李堃;季瑜;田祖成;梅莉;葛飞;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海安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海安226600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海安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海安226600
临床医学
解郁复胃散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脑-肠互动脑肠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007)
P.53-57 / 5
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20211211);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ZR2020084);南通市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MS20221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