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发光学报|Mn^(2+)掺杂对YAG∶Ce^(3+)荧光陶瓷发光性能的影响

Mn^(2+)掺杂对YAG∶Ce^(3+)荧光陶瓷发光性能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过渡族金属Mn^(2+)掺杂的石榴石荧光陶瓷被认为是实现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n^(2+)在不同配位环境下离子半径的多样性,Mn^(2+)掺杂石榴石陶瓷体系设计方案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不同浓度Mn^(2+)掺杂的YAG∶Ce^(3+)荧光陶瓷,并将Mn^(2+)分别设计进入八面体(OC)和十二面体(DO)格位。通过表征样品物相和显微结构、光致发光、荧光寿命、量子效率等,并通过LD激光器激发对荧光陶瓷的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电荷与体积补偿剂SiO_(2)的前提下,相比Mn^(2+)进入十二面体格位,Mn^(2+)进入八面体后石榴石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因此,当Mn^(2+)的浓度控制在0.5%^(6)%(at)范围内,OC系列样品的量子效率高于DO系列样品。此外,OC系列样品的PL谱中位于588 nm和725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Mn^(2+)占据八面体和十二面体格位的^(4)T_(1)→^(6)A_(1)电子跃迁,而DO系列样品中位于572 nm处的发射峰则源于Mn^(2+)占据扭曲的十二面体格位产生的电子跃迁。得益于Ce^(3+)→Mn^(2+)间高效的能量传递,将浓度为6%(at)的Mn^(2+)设计进入YAG∶Ce^(3+)中八面体格位制得荧光陶瓷,封装得到的激光白光光源的显色指数为70.8,相对色温为5117 K。本文对于Mn^(2+)掺杂的石榴石发光材料的开发研究是有力补充,也为提升YAG∶Ce^(3+)荧光陶瓷光谱中的红光成分,进而提高医疗、显示等领域的激光光源的显色性能提供借鉴。

喻彬;孙炳恒;付秀梅;周世斌;郝好莹;沈方樑;范金太;姜本学;张龙;孙军;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201800成都东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630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物理学

荧光陶瓷Ce^(3+)掺杂Mn^(2+)掺杂格位

《发光学报》 2024 (005)

P.762-771 / 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3501700);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GZC20232818);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G0331)。

10.37188/CJL.2024002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