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工程|锂金属负极界面及体相稳定化策略研究进展

锂金属负极界面及体相稳定化策略研究进展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随着信息化、电动化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携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设施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电化学储能电池,但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正逐步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因此亟需发展更高能量密度的电化学体系。锂金属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1))和最低的氧化还原电势(-3.04 V vs SHE),被认为是实现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材料。然而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锂金属电池较低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用化。…查看全部>>

关旭泽;李杨;刘兴江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化学与物理电源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化学与物理电源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化学与物理电源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

化学工程

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界面设计体相设计

《材料工程》 2024 (6)

P.1-14,14

10.11868/j.issn.1001-4381.2023.000507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