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慢性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慢性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OA北大核心

中文摘要

背景:慢性肌筋膜触发点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识别差异性代谢物变化,有助于从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层面理解并进一步探究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目的:以慢性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鼠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跑台坡度为-16°,跑速为16 m/min,训练时间为90 min/次)方式建立慢性肌筋膜触发点动物模型,每周1次,连续干预8周,休息4周;正常组大鼠不做干预。12周造模结束后,采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造模后24 h尿液,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尿样进行代谢图谱检测,筛选出共同差异代谢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有32个差异代谢标志物,其中上调21个、下调11个;依据变量权重值>3,共14个差异代谢物被认定为潜在生物标志物;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表明,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与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刘琳;刘世轩;陆馨悦;王侃;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14

临床医学

肌筋膜触发点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标志物差异代谢物代谢笼法运动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008)

P.1585-1592 /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0829),项目负责人:刘琳;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项目负责人:刘琳。

10.12307/2025.35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