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平原区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OA北大核心CSTPCD
探索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耕地保护的前提,分析下辽河平原区2000—2020年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可以为该地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与防止耕地非农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以下辽河平原区为研究区域,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运用ArcGIS 10.2空间叠加分析,计算耕地非农化面积,采用重心迁移模型、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查看全部>>
刘洪彬;王红红;金子位;潘春玲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866
经济学
耕地非农化重心迁移模型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下辽河平原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4 (8)
P.1420-143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7415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15011018,2022YFD1901601-1)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