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冬夏对比OA北大核心CSTPCD
通过泥柱静态培养实验,对比探究大冶湖冬夏两季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交换对水体氮磷的潜在贡献率并探讨沉积物的“源”与“汇”作用,最后通过单因素控制法开展扰动、温度、溶解氧及水体pH等环境因子对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夏两季不同点位的交换通量和“源”、“汇”角色不同。冬季入湖处1~#点位氮磷交换通量最大,TN、NH_(4)^(+)-N、TP、PO_(4)^(3-)-P的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202.94、41.62、0…查看全部>>
左韧;李海波;刘芫;董浩;程艳;王临风;杨定炜;徐银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62
环境科学
大冶湖沉积物-上覆水氮磷交换通量影响因素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6)
P.1520-1530,11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项目(2021HB-14)国家长江中心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二期)项目(2022-LHYJ-02-0506-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