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西南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贡献OA北大核心CHSSCDCSTPCD
基于2000—2020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将人口压力、农村经济和非农经济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细分,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定量评估各社会经济因素对4和NPP的相对贡献率,探讨社会经济发展与植被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区植被呈上升趋势。(2)整体社会经济因素对植被恢复的贡献大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EVI的贡献率为26.6%,对NPP的贡献率为41%。(3…查看全部>>
袁二双;周秋文;罗应忠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生物学
植被恢复社会经济因素贡献率线性混合模型喀斯特
《生态学报》 2024 (14)
P.6265-6275,11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十四五”规划项目(22JJD770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8124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