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OACSTPCD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脓毒症组[脂多糖(LPS)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电刺激迷走神经组(STM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每组10只。LPS组、VGX组、STM组、α-BGT组均腹腔注射10 mg/kg LPS制备脓毒症模型,CON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ON组、LPS组仅暴露双侧颈迷走神经,VGX组、STM组、α-BGT组均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STM组电刺激左颈迷走神经,α-BGT组皮下注射α-BGT后再电刺激左颈迷走神经。处死各组小鼠后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肠道组织通透性,并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LPS组小鼠回肠组织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严重,微绒毛坏死、脱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VGX组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较LPS组加重,STM组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较LPS组、VGX组减轻,α-BGT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最严重。与CON组比较,LPS组、VGX组小鼠肠上皮组织通透性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VGX组比较,STM组小鼠肠上皮组织通透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TM组比较,α-BGT组小鼠肠上皮组织通透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VGX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STM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LPS组、VGX组,α-BGT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TM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LPS组、VGX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MLC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STM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MLC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LPS组、VGX组,α-BGT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MLC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TM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保护脓毒症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其潜在机制或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钟强;张颖;周锋;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0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武汉430000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00
临床医学
电刺激迷走神经脂多糖ZO-1蛋白claudin-2蛋白α-银环蛇毒素胆碱能抗炎通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012)
P.112-117 / 6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WJ2019H22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