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洱海流域水稻氮足迹与减排潜力预测

洱海流域水稻氮足迹与减排潜力预测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典型案例,基于洱海全域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与随机森林模型方法系统评估流域水稻生产氮足迹;并基于西南地区田间试验预测该流域水稻生产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水稻平均产量为8598.5 kg∙hm^(−2),平均氮肥投入量为222.0 kg(N)∙hm^(−2),主要以洱海北部和西部区域较高。平均活性氮损失为55.1 kg(N)∙hm^(−2),其中氧化亚氮(N2O)排放、氨(NH3)挥发、氮径流和氮淋洗占比分别为0.8%、61.3%、15.1%和22.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洱海北部和西部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结合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流域水稻活性氮损失为440.0 t。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洱海流域水稻种植可减少22.9%的活性氮损失,同时增加21.1%的产量。该研究可为探索高原湖泊流域内水稻绿色生产可持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

肖作敏;刘鹏祺;史晴雯;王明阳;吴语潇;陈卓;营浩;丛汶峰;

云南大学农学院,昆明650500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

农业科学

水稻氮足迹活性氮损失减排潜力洱海流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4 (008)

P.1311-1321 / 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1501);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202AE090034);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ZC-22222413)资助。

10.12357/cjea.202307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