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生态学报|帽儿山不同种源人工红松的生长差异性

帽儿山不同种源人工红松的生长差异性OA北大核心CSTPCDMEDLINE

中文摘要

为分析红松树高的生长规律,筛选生长优良种源,本研究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种源234株人工红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对种源进行分组,结合Gompertz、Korf、Richards、Logistic、Schumacher基础模型构建树高生长方程,对比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将种源分组作为哑变量引入基础模型,根据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赤池信息准则(AIC)、模型预估精度(F_(P))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帽儿山林场红松生…查看全部>>

范迎新;贾炜玮;李凤日;李丹丹;张聪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林学

红松种源生长差异种源分组哑变量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7)

P.1735-174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1A202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9CP08)资助。

10.13287/j.1001-9332.202407.006

评论

您当前未登录!去登录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