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防痨杂志|一线抗结核致药物性肝损伤早期预警模型建立

一线抗结核致药物性肝损伤早期预警模型建立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警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个人史、血常规、生化等临床数据)。根据抗结核治疗前3个月是否发生DILI,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DILI)和对照组(未发生DILI)。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个队列,分别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TB-DILI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列线图,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下面积(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CA)等方法进行验证该预警模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了464名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2例,并随机分为两个队列(7:3),包括训练队列(324例)和验证队列(1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BMI<18或≥24、酗酒、HBsAg阳性、合并用药、基础肝病史、肺外结核均是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10 g/L、血清白蛋白≥35 g/L均是不发生ATB-DILI的独立保护因素。在列线图中,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95%CI:0.895~0.953)和0.953(95%CI:0.921~0.984)。此外,校准曲线与HL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一致性,DCA图进一步证实了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识别了发生ATB-DILI的关键危险因素,并构建了一个具有高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早期预警模型。该模型的应用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风险评估,从而采取个体化的预防策略,以降低ATB-DILI的发生率。

陈木兴;吴迪;陈晓红;林友飞;姚志雄;陈燕;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福州350008

临床医学

结核肝损伤危险因素列线图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S01)

P.21-28 / 8

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福建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州肺科医院/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结核病科(202301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