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A北大核心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徐雨果;黄家虎;王清;徐双;王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四川省泸州市646000四川省科技城医院,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临床医学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O”点L_(5)椎体骨水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015)
P.3165-3170 / 6
四川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0333):新型骨质疏松骨缺损修复植入体的构建及骨整合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