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水稻科学|轮作模式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轮作模式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结构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水稻季施氮水平在稻田土壤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官能团特征)中的作用。【方法】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2003年至今),研究4种轮作模式[水稻-冬闲(RF)、水稻-紫云英(RC)、水稻-小麦(RW)和水稻-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RP)]与2个水稻季氮肥处理[不施氮(N0,0kg/hm^(2))和正常施氮(N1,135kg/hm^(2))]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0-50cm)和有机碳官能团特征(0-20cm)的影响。【结果】1)在土壤浅耕层(0-20 cm)内,轮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碳含量,表现为RP>RC>RW或RF;但对于全耕层(0-50、0-40和0-30cm)土壤有机碳储量而言,冬作(RP,RC和RW)与冬闲(RF)无显著差异,而施氮更有利于土壤固碳。2)水稻季不施氮处理下:相较于RF,冬作模式显著增加包括烷基碳和芳香碳在内的难降解组分,而抑制以烷氧碳为主的易降解组分,明显提高了土壤腐殖化指数、芳香性和疏水性,助力浅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储备的增加。其中,腐殖化指数和疏水性与还田秸秆C/N比值关系密切,这在浅层土壤固碳上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相较于轮作,适度施氮对全层土壤有机碳储备更有意义;而周年水旱轮作中全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效应仅停留在浅耕层,对全土层土壤有机碳储备的作用则被高估。秸秆碳在稻田的去向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周子榆;王孟佳;冯向前;覃金华;王爱冬;马横宇;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郑希;陈松;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1401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1401 滨州中裕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1401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生命科学分部,杭州310058

农业科学

稻田水旱轮作土壤有机碳储量官能团组分^(13)C核磁共振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005)

P.577-590 /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1721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22C130001);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任务资助项目(CAAS-ZDRW202001);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20R5203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计划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PSIBRF-CNRRI-202119)。

10.16819/j.1001-7216.2024.2309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