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风景园林|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重建模式及维持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重建模式及维持策略——以上海市为例OA北大核心CHSSCD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城市高架桥下低光照、高污染、强干旱的特殊生境,严重影响了植物健康生长。构建高架桥“植物筛选—生境营造—可持续运维”的立体绿化体系,重建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高架桥下生境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法】基于生境相似性原理,运用适应性、观赏性、功能性3层过滤模式筛选适生植物;制定“建筑-设施-介质”一体化策略;提出实现高架桥下立体绿化自维持运营的创新模式。【结果】筛选出了27种适宜种植于高架桥下特殊生境的抗性强的适生植物,丰富了高架桥下特殊生境的植物多样性,使植物单次更换周期延长至5年以上;研发出集适生植物、轻型栽培介质、叠垒式种植容器、浇灌系统、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于一体的新型立体绿化模块,支撑植物长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污染源头控制和城市雨水消纳等多重目标;在景观形式上,将平面绿化拓展到立体绿化,复合利用大量已建成的城市灰色空间来增绿、填绿,预期可为上海市增加0.3 m^(2)的人均绿化面积;创新性地提出以“绿”促“商”、以“商”养“管”的运维模式,建立了上海虹梅高架桥下立体绿化新模式示范段。【结论】通过研发城市典型的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了新型立体绿化模块,将覆盖面广、连通性强的城市狭长污染线——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转型为生命景观线、生物多样性廊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经济效益。

邢强;刘静;胡永红;

上海辰山植物园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辰山植物园

土木建筑

风景园林环境修复特殊生境立体绿化土壤改良植物筛选雨水利用

《风景园林》 2024 (009)

P.86-93 / 8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专项“根域体积限制对植物根系构型及生理功能的影响”(编号G2424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光绿组合模式下的屋面绿化夏季调温综合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编号52378072);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城市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编号16DZ1204900)。

10.3724/j.fjyl.2024022901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