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创新与特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创新与特色OACHSSCD

中文摘要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要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1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就是处理好现代化与生态化转型的关系。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探索的生态现代化转型不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绿色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基础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要义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战略观,关键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最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在于,为化解现代化与生态化转型的矛盾提供了具体思路,那就是解决好三对矛盾,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公共生态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前瞻性、辩证性、人民性等特征。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将为实现新型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上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对全球诸多发展中国家探索后发现代化发展之路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鲍浩如;杨志华;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03)

P.84-89 / 6

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2022JZDZ006);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哲学内涵”(MY202202);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研究”(450-GK112301038)。

10.13931/j.cnki.bjfuss.202303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