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模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茎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OACSTPCD
为探究河西绿洲干旱农业区不同耕种模式对玉米茎叶养分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将免耕(NT)、传统翻耕(CT)2种耕作方式与小麦玉米间作(W/M)、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3种种植模式相结合,共设置6种模式处理,对不同模式下玉米茎叶的N、P、K、有机碳(OC)含量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W/M模式下NT处理玉米叶中的N、P、K含量和茎中的N、K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13.54%、26.66%、8.70%和8.00%、12.93%;W-G→M模式下,NT处理叶中的P、K含量和茎中的N、P、K、OC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9.79%、14.72%和8.06%、14.13%、5.45%、0.44%;W→M模式下,NT处理叶中的P、K、OC含量和茎中的N、K、OC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4.24%、3.82%、6.47%和13.21%、15.35%、0.05%。与轮作相比,W/M模式下茎中的N、K、OC含量分别较W-G→M高1.16%、9.09%、12.38%,较W→M模式则分别提高7.80%、3.66%、1.10%;W-G→M模式下叶中的N、P、OC含量和茎中的P含量分别较W→M模式高0.07%、5.76%、2.26%和5.72%。玉米成熟期,NT处理的玉米较CT处理平均增产8.72%,且W/M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NTW/M模式表现更好。综合分析,免耕有利于提高玉米茎叶中的养分含量,间作种植有利于作物增产增收,免耕小麦玉米间作模式可在河西灌区推广实践。
石昊;杨彩红;崔文强;姜晓敏;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农业科学
耕作方式种植模式玉米养分吸收产量
《作物研究》 2024 (004)
P.261-271 / 11
甘肃农业大学青年导师基金项目(GAU-QDFC-2021-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