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化方案循证研究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化方案循证研究OACSTPCD

中文摘要

目的:对近20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对影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关键因素包括取穴组方、针刺手法、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及疗程等。结果:针刺治疗FD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与太冲,其中又以足三里、中脘与内关3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较高。在最常用的8个穴位中,以胃经、膀胱经与任脉的穴位占比最高。关于穴位配伍,在针刺治疗FD的组方中,以足三里为主同时配伍中脘的组方最为常用,这种配伍概率高达83.70%。当以内关、足三里为主,同时取用中脘的概率也较高(84.62%)。关于提插频率,只有少数文献(14.05%)有描述,其中多数(82.35%)选用的提插频率为60~90次/min。关于捻转频率,只有少数文献(29.75%)进行了描述,其中多数(66.67%)采用60~90 r/min。关于捻转幅度,只有少部分文献(29.75%)描述了捻转幅度,其中多数文献(61.11%)的捻转幅度为90°~180°。行针时间方面,只有少数文献(13.22%)有具体描述,其中多数(50.00%)选用的持续时间为10~30 s。关于行针的时间间隔,也只有少部分文献(32.23%)关注了这个问题,其中多数文献(92.31%)选用的时间间隔为5~10 min。留针时间方面,多数(81.82%)有具体描述,其中20~30 min为最常用的留针时间(80.81%)。治疗频次方面,多数文献(90.91%)有具体描述,其中1次/d为最常选用的治疗频次(80.17%)。疗程方面,多数文献(90.91%)有具体描述,其中80.17%的研究选用的疗程为3~4周。结论: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与太冲,取用腧穴则以胃经、膀胱经的占比最高;足三里、中脘配伍,或足三里、中脘和内关配伍在各种针刺处方中最为常用;留针期间针刺的行针时长每次多为20 s左右,行针的时间间隔一般为5~10 min行针1次;留针时间多为20~30 min;治疗频次多为1次/d,疗程一般为3~4周。本研究根据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循证所得,然而影响疗效的这些关键因素与疗效之间的确切关系尚需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案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陈碧玮;张丽丽;陈少宗;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院,山东济南250355

中医学

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文献计量学优化方案循证研究

《针灸临床杂志》 2024 (010)

P.70-77 /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YFC3500602。

10.19917/j.cnki.1005-0779.02419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