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气象|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冰雹灾害是新疆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地域性强、次数多、灾情重等特点,开展新疆不同地区冰雹云微物理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1年新疆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对应NPP/VIIRS卫星资料,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析了冰雹云和深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对比研究了南北疆冰雹云微物理参量差异。结果表明:冰雹云晶化温度(-34.0℃)较深对流云(-30.5℃)更低,深对流云顶高度更高,冰雹云顶存在砧状结构。北疆地区冰雹多发在6—7月,南疆集中在5—7月发生,降雹时刻主要分布在15:00—20:00,南疆冰雹出现在凌晨和上午的占比较北疆多;北疆和南疆降雹持续时间均值集中在12.60 min和12.27 min,冰雹最大直径均值分别为13.53 mm和12.80 mm,北疆冰雹云顶更高、降雹持续时间较长,冰雹直径更大,冻结温度比南疆更低。北疆和南疆冰雹云底温度和云底高度均值分别为5.15℃、1.96 km和4.85℃、2.19 km,北疆云底温度比南疆暖,云底高度比南疆低;云底平均上升速度南疆(2.07 m·s^(-1))是北疆(1.84 m·s^(-1))的1.13倍,北疆冰雹云平均厚度(8.90 km)比南疆(8.79 km)大1.25%;受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北疆冰雹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均值(396个·cm^(-3))比以农业为主的南疆地区(240个·cm^(-3))多65%,冰雹云底最大过饱和度均值分别为0.55%和0.85%。受强上升气流影响,云粒子增长时间短,各个增长带发展缓慢,无雨胚形成带。有针对性地提前在云中低层播撒吸湿性核,促使云底尽早形成暖云降水或提高冰晶繁生能力,在低于-5℃层附近过量播撒AgI冰核,争食云中过冷水,可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

王智敏;李斌;冯婉悦;刘贵华;李圆圆;岳治国;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乌鲁木齐830002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长沙410000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02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乌鲁木齐830002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02新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乌鲁木齐830002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6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西安710016

大气科学

新疆地区强对流云NPP卫星云微物理特征区域差异

《气象》 2024 (010)

P.1175-1186 /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D01A153、2022D01B182);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新疆气象局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项目(MS202412);新疆气象局引导性计划项目(YD202201、YD202203)共同资助。

10.7519/j.issn.1000-0526.2024.0408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