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OA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4年2月兴义市黔西南梧桐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IFF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AH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相较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R治疗IFF患者有利于尽早下床活动,利于其提升生活质量及迅速重建髋关节功能,但AHR创伤大、出血多,临床仍需慎重选择。
蒋承鑫;李兴广;王开化;
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梧桐骨科医院关节外科,贵州兴义562400
临床医学
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 (015)
P.82-85 / 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