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期刊平台
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碳补偿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农业碳补偿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OA北大核心CSSCICSTPCD

中文摘要

减排是基础,增汇是保障,农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力所在。为探索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该研究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碳补偿率,运用点度中心度、隶属度模型和Moran''s I分析其空间分布、空间辐射和空间集聚格局;进一步结合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农业碳补偿率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农业碳补偿率上升趋势明显,但总碳汇仍不足以覆盖碳排放,且上、下游领先,中游落后;②中心城市自东向西演化趋势明显,分布格局演变为成都一极,苏州、长沙、武汉等八核心,杭州、岳阳等多点联动的“一极八核,多点带动”格局,上、中、下游“分区域,多核心”的趋势越加明朗;③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整体呈现协同演进的格局,上游城市协同互动减排增汇的趋势更加显著;④农业内部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碳补偿率的促进作用不仅来自直接效应,还有部分来自反馈效应,且邻近城市的农业内部结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均有利于本地区碳补偿率的提升。基于该研究结论,建议创立农业碳中和示范区,领先城市与追随城市、边缘城市“强弱扶持”,加大区域间协同互动减排增汇力度,以“小区域”带动“大区域”实现农业碳中和。

唐菁;张娜;易露;曾庆均;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重庆400067

经济学

农业碳补偿率空间辐射空间集聚收敛特征驱动因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 (009)

P.76-92 / 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帮扶县回流人口创业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批准号:23CJY04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批准号:21KJD078);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韧性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生产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研究”(批准号:yjscxx2023-211-3)。

10.12062/cpre.2024031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