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OACSTPCD
从文献研究角度,使用多算法挖掘中医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有效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其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于期刊文献中发表的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有效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4.3)进行中药组方药物特征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出核心药对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并与TTD、DisGeNET、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获得的银屑病靶点取交集;然后将交集靶点分别导入String与DAVID数据库用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与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共计纳入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有效的方剂225首,涉及中药236味,药性以寒、微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居多,多入肝、心、胃三经;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有17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分成4类;关联规则中药配伍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对为“鸡血藤-赤芍”;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处方为犀角地黄汤合清营汤加减.对核心药对“鸡血藤-赤芍”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通过木樨草素、芦荟大黄素、芍药苷等关键成分,作用于ALB、TNF、IL-6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正调节等生物学进程,主要调节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由此可知,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中药以清热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透热转气、补虚扶正之品.“鸡血藤-赤芍”主要通过干预ALB、TNF等核心基因与调节IL-17等信号通路以治疗血热型银屑病.
李蝉秀;舒福;王昕;范琳;李忻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辽宁沈阳110032
药学
银屑病血热型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006)
P.712-721 /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