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泊科学|基于DNA条形码的长江流域沼蛤序列和形态多样性分析

基于DNA条形码的长江流域沼蛤序列和形态多样性分析OA北大核心

中文摘要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暴发了沼蛤(淡水壳菜)污损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利和水电工程的输水、生产等安全,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沼蛤在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四川及以下的低海拔区,四川以上高海拔区未见记录;基于COI和ITS 1基因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可能存在两个类群,其中COI序列A+T含量(64.7%)显著高于C+G含量(35.3%),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123;COI序列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69;ITS 1序列A+T含量为45.3%,C+G含量为54.7%,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061;ITS 1序列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7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28。基于COI基因分析的两个亲缘关系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844,基因差异分化系数为0.118;基于ITS 1基因分析的相应参数分别为0.927和0.492。基于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的长高比、长宽比和韧带长度差异显著,可明显分成两个类群,且与COI和ITS 1基因分析显示的两个类群相对应。基于栖息生境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类群1主要生活在水流较缓、底质以卵石为主的区域,表现为缓流型;类群2主要生活在水流较急、底质以泥沙为主的区域,表现为激流型,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分布范围较类群1更广,在传播扩散能力方面表现更强。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长江流域沼蛤基础生物学信息,可为流域沼蛤的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肖杨;刘凯;王英才;刘洋洋;周旋;梁建奎;雷琦;李珏纯;杨瑞;张瑞雷;彭玉

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201306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0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100038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0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100038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0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100038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0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100038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0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201306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10

经济学

淡水壳菜COI基因ITS 1基因形态特征栖息生境

《湖泊科学》 2025 (1)

P.194-203,I0020-I0023,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902)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生态调查与系统评估研究项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二期项目(2022-LHYJ-02-0102)联合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