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工景观池塘水体甲烷释放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响应OA北大核心
富营养化水体的碳通量过程是全球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三峡大学校园内景观池塘(莲心湖)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年的水气界面CH_(4)通量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对CH_(4)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莲心湖水气界面CH_(4)平均排放通量为5.06 mg/(m^(2)·h),整体表现为CH_(4)的源,且以冒泡释放为主导(占比为88.56%)。CH_(4)排放通量呈现时间异质性,表现为夏季(8.70 mg/(m^(2)·h))>冬季(4.80 mg/(m^(2)·h))>春季(3.88 mg/(m^(2)·h))>秋季(2.87 mg/(m^(2)·h)),白天(0.11 mg/(m^(2)·h))略高于夜晚(0.09 mg/(m^(2)·h))。CH_(4)排放通量在各个季节及昼夜的差异与温度、风速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素变化有关。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提高,CH_(4)排放通量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的CH_(4)排放通量是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的2倍,这表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可有效减少水体的CH_(4)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同类型水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赖世平;刘佳;肖尚斌;陈敏;张博文;孟江槐;李元正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 三峡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宜昌443002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宜昌443002
环境科学
富营养化甲烷释放池塘冒泡通量叶绿素a
《湖泊科学》 2025 (1)
P.122-131,I0003-I001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30903,5197914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2022CFD032)联合资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