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12(1)
- 2007(1)
- 2006(2)
- 2004(1)
- 2002(2)
- 1999(1)
- 更多...
- 核心收录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1)
-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1)
- 刊名
-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
- 中国医学伦理学(1)
- 中国社区医师(1)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 活力(1)
- 现代医药卫生(1)
- 现代医院(1)
- 更多...
- 作者单位
- 南方医科大学(1)
- 语种
- 汉语(8)
- 关键词
-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8)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
- 不良后果(2)
- 医疗事故鉴定(2)
- 《侵权责任法》(1)
- 《条例》(1)
- 举证责任倒置(1)
- 人身损害(1)
- 住院期间(1)
- 住院病人(1)
- 更多...
- 作者
- 李志坚(1)
- 高景辉(1)
- 刘俊荣(1)
- 吴保柱(1)
- 吴素芳(1)
- 周海洋(1)
- 张荣书(1)
- 徐亮宇(1)
- 成静(1)
- 曾玉云(1)
- 更多...
相关度
- 相关度
-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10条
- 每页显示20条
- 每页显示30条
已找到 8 条结果
- 论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CHSSCD摘要: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改革肯定了民事侵权责任在我国医疗损害责任领域的基本地位;形成了以直接诉讼方式来解决医疗损害责任的主导机制;呈现出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来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的基本局面,其中的直接起诉制度、医疗损害赔偿的一般化、医疗证据鉴定制度的不统一是目前医疗损害责任改革存在的基本问题.
- 医疗事故新解CSTPCD摘要:按照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所谓“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而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比较而言,新的医疗事故概念有以下特点:
- 浅析儿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护理过失与医疗纠纷(附案例分析)摘要: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第四条之八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对于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 医疗事故界定之法律随笔摘要:作为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核心问题和医事法律体系的基础。医疗事故的界定关系到相关法律规范的调整和适用,并与民事责任的承担紧密联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医疗事故的界定。与以前实行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比,将医疗机构纳入了医疗事故主体的范畴。在时间上由诊疗护理过程扩大到整个医疗活动中,同时不再强调直接造成损害是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并明确了客观上的过失,从而在实质上扩大了医疗事故的范围,拓宽了对受害方保护的范围,维护了患者的…查看全部>>
- 医疗纠纷处理亟需统一规范
- 误诊未造成不良后果不构成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不同摘要:2002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第35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条例>共分总则、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医疗事故的赔偿、罚则、附则共7章63条.<条例>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百姓生活.